水質微生物
更新時間:2021-01-16 點擊次數:992次水質微生物
說明
1.菌落總數測定中,應選擇合適的稀釋度進行。生活飲用水,國家標準規定每毫升不得超過100個,因此可以直接吸取1毫升到平板進行培養。
2.總大腸菌群的測定方法,由于飲用水和水源水可能的污染程度不同,因此采用不同的接種量,檢數表也不相同。
3.當接種量超過1毫升時,一般采用多倍濃度培養液。如配制3倍濃縮乳糖蛋白胨培養液50mL,加入100mL水樣后,總體積為150mL,培養液恢復到正常濃度。
4.濾膜法檢測總大腸菌群,一般在檢測量低濁度水樣時采用,大量水樣濾過濾膜后,水中所含有的所有細菌均截留在濾膜上。
水質微生物及指示菌
在各種水體,特別是污染水體中存在有大量的有機物質,適于各種微生物的生長,因此水體是僅次于土壤的第二種微生物天然培養基。水體中的微生物主要來源于土壤,以及人類的動物的排泄物及污染。水體中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受各種環境條件的制約。
一般認為,水中微生物以革蘭氏陰性桿菌占有優勢。與其他水體相比,河水及溪水中革蘭氏陽性菌相對較多,這是因為陸地微生物沖洗污染的緣故。
水體中的致病性微生物一般并不是水中原有微生物,大部分是從外界環境污染而來,特別是人和其它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。水中常見的致病性細菌主要包括:志賀氏菌、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、小腸結炎耶爾森氏菌、霍亂弧菌、副溶血性弧菌等。
在實際控制中,對水質衛生質量的評價和控制,是無法對各種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一一進行檢測,而一般利用對指示菌的檢測和控制,來了解水體是否受到過人畜糞便的污染,是否有腸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,從而評價水的質量,以保證水質的衛生安全。
目前,世界各國一般認為大腸菌群是指示水質受糞便污染較好的指示菌。
我國水質控制也采用大腸菌群作為指示菌,GB5749-2006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規定,生活飲用水中大腸菌群不得檢出。
在某些情況下,水體中的細菌總數也可指示水體受糞便等污染物污染的情況。這里的細菌總數其實是指營養瓊脂培養后形成的菌落總數。目前世界各國對于控制飲用水的衛生質量,除采用大腸菌群等指標外,一般還采用菌落總數這個指標。我國GB5749-2006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中規定生活飲用水菌落總數每毫升不得超過100個。
水質微生物檢驗方法
GB5750-2006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》提供了水質中菌落總數和總大腸菌群的檢測方法。
(一)菌落總數的檢測:
國家標準中,菌落總數是指1ml水樣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中,于36℃±1℃經48h培養后,所生長的菌落總數。
對生活飲用水,直接吸取1ml水樣于平皿中,加入營養瓊脂后混勻,36℃±1℃培養48h,進行計數。
對水源水,根據情況對樣品進行10倍梯度稀釋,選擇適宜稀釋液1ml,加注平皿,營養瓊脂混勻,36℃±1℃培養48h,進行計數。
按照規定格式報告每毫升水中菌落總數。
(二)總大腸菌群的檢測:
國家標準中,利用總大腸菌群作為糞便污染的指標。總大腸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厭氧的,36℃±1℃生長時能使乳糖發酵,在24h±2h內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。水樣中總大腸菌群數的含量,表明水被糞便污染的程度,而且間接地表明有腸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。
國家標準提供了多管發酵法及濾膜法檢測總大腸菌群的方法。
多管發酵法檢測總大腸菌群,分為三步:初發酵試驗,平板分離,復發酵證實試驗。初發酵試驗,采用乳糖蛋白胨培養液37℃培養24h,觀察產酸產氣情況。對陽性管培養物,接種于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或伊紅美藍培養基,觀察菌落特征,并進行革蘭氏染色和鏡檢。對典型和可疑菌落,接種于乳糖蛋白胨培養液,進行復發酵證實試驗,并根據標準所附檢數表報告結果。
其中,對生活飲用水,初發酵試驗接種水樣總量300ml,即100ml接種2管,10ml接種10管,采用兩個稀釋度,12支發酵管。對水源水,初發酵試驗接種水樣總量55.5ml,即10ml接種5管,1ml接種5管,0.1ml接種10管,共采用三個稀釋度,15支發酵管。兩種接種方法,所用的檢數表是不同的。
濾膜法檢測總大腸菌群,就是利用微孔濾膜,過濾一定量水樣,將水樣中含有的細菌截留在濾膜上,然后將濾膜帖放在選擇性培養基上(如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),經培養和證實試驗后,直接計數濾膜上生長的典型大腸菌群菌落,并計算出每升水樣中含有的總大腸菌群數。